秉承医者仁心 用责任担当书写援疆情怀——记湖南省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队长、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国栋
发布日期:2025-04-20
陈国栋,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省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队长,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影响力医生,湖南省卫健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国内肝胆胰外科领域知名中青年专家。主要学术任职有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胆胰机器人外科学组委员等。擅长肝胆胰外科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及微创手术治疗,率先在国内开展第四代机器人高难度肝胆胰手术十余项,单月机器人手术量曾排全国第四,获全国机器人手术大赛肝脏组三等奖及胰腺组二等奖。近五年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及厅级课题17项,副主编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2项,第一完成人获省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及省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
陈国栋担任第二届衡山肝胆胰外科学术论坛大会主席
作为湖南省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队长,自2023年4月到吐鲁番工作以来,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治病救人、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群众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发力,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无限活力,为吐鲁番乃至全疆群众带来健康福祉,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
提质增效固根本提升医院现代管理水平
陈国栋刚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时,医院正全面备战自治区三甲医院复评审,面对仅有半年整改期限的复评审工作,他带领全院按照自治区卫健委工作部署,对现行制度及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准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为解决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他主动担任工作组组长,牵头制定《复评审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方向。积极与湖南省卫健委、湖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沟通,引进6名柔性援疆专家、邀请疆内外68名专家助力复评审工作,确保了医院高分通过三甲复评审。
在2023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实现从C+到B等级的重大突破,综合排名较上年度提升至少159位。陈国栋积极引入湖南先进管理理念,帮助制定《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三年规划(2024—2026年)》《加快推进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找准了医院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他协助修订《医院章程》《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等150余项制度和操作流程,将PDCA模式应用到医院全流程管理,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他高效利用援疆资金,投入近1200万元,启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助推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水平应用分级4级评审;他不断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流程,科学调整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带动医院医疗水平持续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湘吐两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2023年12月,医院顺利挂牌南华大学附属吐鲁番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南华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报名对接及院内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目前有2名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南华大学就读,10名同等学力研究生已进入课题研究阶段;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挂牌新疆首家“CACA肿瘤科普宣教培训基地、CACA肿瘤整合防筛培训基地”;联系南华大学校友会向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捐赠价值近300万元的医疗设备,为医院持续提升诊疗服务的精准度和高效率作出贡献。
陈国栋在为一位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做术前评估
提级进位强质量优化医院学科能力建设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他立足医院现状及医疗需求,坚持“突出强项、弥补弱项”原则,创新“小组团”“名医工作室”“湘疆论坛”等多种柔性援疆措施,协调选派内分泌等领域国家级高端医疗人才,挂牌成立5个“名医工作室”,与“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形成优势互补和医科互联。紧盯重点学科,持续优化“以院包科”机制,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和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普外科等4个科室获批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组织成立肿瘤血液科并挂牌新疆癌症中心吐鲁番分中心,与湖南省肿瘤医院签订肿瘤专科医联体和远程MDT协议;着力打造五大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三级医院PCCM和卒中中心复验,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打造门诊及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和疑难病例会诊,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医疗服务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在临床工作中,他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带领本地医生以“微创技术”为特色,以“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肿瘤综合个体化诊治”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指导普外科从开腹手术向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转变。在他的牵头推动下,普外科获批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300万元及自治区包虫病外科救治项目。挂牌成立吐鲁番市微创外科中心和微创外科质控中心,组建以全国普外援疆专家为主要成员的援疆普外科专家联盟。还受邀至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多家疆内医院演示高难度复杂微创肝胆胰手术,其中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的母亲给肝硬化女儿捐肝、进行国内首例机器人活体肝移植手术大获成功。如今普外科各项业务工作指标显著提高,开展微创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其中疆内首例3项,微创手术占比从37.65%上升至61%,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科研教学是医院发展的双翼。为强化医院科教能力,他组织援疆专家,带领本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各类项目申报。成功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创新生态建设计划科技援疆项目和自治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获批院内科研启航基金项目6项,成立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吐鲁番市工作站,获批联合基金项目9项;帮助医院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继教项目39项(国家级2项),开展填补区域乃至全疆技术空白20余项,实现“医教研”协同共进。在援疆专家带领指导下,本地徒弟参编《淋巴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这是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专家首次参编共识制定;带领普外科团队发表高质量SCI论文5篇,其中2篇影响因子超10分;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1项、厅级3项,累计获批项目经费132万元;消化内科医生首次以第一作者在SCI英文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论文;指导本地医疗骨干在自治区第二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技能操作大赛上荣获“团体二等奖”;2023年执业医师首考通过率达91.67%,创历史新高。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信息统计处一级调研员、自治区卫健委援疆办主任曾红涛为陈国栋颁发援疆普外科专家联盟理事长证书
优化赋能蓄水池筑巢引凤激活人才引擎
援疆工作需要“输血式”的无私奉献,更需要“造血式”的医术传承。在陈国栋看来,为当地培养医疗骨干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他援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他秉承“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让援疆的成效在吐鲁番生根发芽,持续惠及各族群众”的服务理念,针对吐鲁番医学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湖南各医院专家资源,牵头制定《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师带徒”管理细则》,通过“1+1”或“1+X”的带教模式,先后选拔56名业务骨干与援疆医疗人才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培养协议;在承担日常医疗工作之余,他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定期教学查房、小讲课、病历讨论以及手术讲解,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在他的持续带教下,普外科杨虎医生、沙拉木医生两位徒弟能够独立开展普外科一系列常见三四级手术。今年3月,普外科杨虎医生获批自治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现本土医护人员获此项目零的突破,标志着医疗援疆再结新硕果,实现了“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在抓好“师带徒”线性传承的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团队带团队”的新教学模式。他积极与后方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签订“名医工作室”“专科联盟”等协作共建协议,先后邀请湖南专家51批次232人次来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指导、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等活动;创新开设“青年骨干人才培训班”,以四阶段(理论授课+模拟教学+实践训练+进修跟学)融入式培养模式,开展理论授课、技能培训30余场次,让医院获得持续向上生长的“内力”。他坚持以创新为指引,打造“湘疆论坛”特色学术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继续教育等方式,邀请疆内外医疗专家共同举办湘疆微创外科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37余场次,惠及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他还代表19个省市医疗援疆在全国“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受邀出席第四届“一带一路”院士高峰论坛、“华夏微创医学论坛”等学术大会作交流经验。
为营造“引得进、培养好、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他牵头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制定《人才引进办法》,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完善编制、住房保障等系列优惠政策,两年内先后引进一批成熟专技人才到院工作,组织一批骨干到湖南跟岗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通医院高级职称晋升渠道,开展职称内聘工作,解决困扰职称聘任问题,近两年,职称内聘医护专业技术人员155人,其中136人兑现了职称内聘工资待遇。
陈国栋参加医疗人才“师带徒”拜师仪式
提标扩面筑桥梁文化浸润驱动医院传承
为充分发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作出医疗贡献。陈国栋坚持以文化建设内聚精神、外树形象,带领本地干部先后完成院史馆、普外科、危重症医学科、介入中心及门诊综合楼等文化项目,为做好医院宣传、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营造浓厚氛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医院与市融媒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作《援疆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突破创新·护航生命(普外科)》等宣传片;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精心运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宣传媒介,创作彰显援疆特色、展现医院风貌、传播正能量的新时代作品,让职工群众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提升医疗文化润疆工作效能,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新“组团式”支援方式,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MDT、云会诊等,全力整合优质资源,为医院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他牵头成立以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疗联合体单位,与一区两县7家二级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推动市域内医生双向交流、患者双向转诊、资源共建共享,2024年医院转诊率为0.4%,创历史新低。他帮助制定《专科联盟管理办法》,与县市级医疗机构建立普外科等22个专科联盟,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理念传输到基层,实现资源共享。
他还协助组织援疆医疗人才常态化开展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基层巡回义诊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让湖南援疆优质医疗资源向全疆辐射。两年来,累计开展基层巡回义诊335批次,服务各族群众2.9万余人。去年3月,“毛医生”工作队获得全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先进集体,《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看病润心医疗服务案例》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优秀案例,今年2月,“毛医生”医疗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陈国栋带领本地医疗团队开展疆内首例急诊脾脏破裂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
对陈国栋来说,医疗援疆不仅是使命,更是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怀。作为管理者,他搭梁筑桥,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优质医疗资源,引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步伐;作为医者,他术精仁心,为吐鲁番市乃至区域内百姓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作为师者,他立德树人,尽心培育医学事业领航人;作为学者,他勇攀高峰,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展望未来,陈国栋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表示,将尽自己所能,为全市乃至全疆人民的健康服务,在援疆工作结束后,也会做好湘吐两地的桥梁,两院的使者,将内地先进医疗技术引进火洲、根植新疆,持续为吐鲁番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