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生机蓬勃而发,新年的钟声响彻天际,喜悦就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南华人又携手走进新的一年。
峥嵘岁月稠,惜时勤业中,南华人的无限风采并不因时光流逝而褪去。2016,在每一个南华人心中都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凝心聚力,明确学校发展新思路
2016年,南华大学如同整装待发的巨轮,在明确的方向指引下乘长风破万里浪。
面对发展新经济、引领新常态的时代要求,面对深化综合改革、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学校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国家实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计划,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湖南省实施“高等教育振兴工程”,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校党委书记王汉青、校长张灼华上任伊始就召开调研座谈会近20次,走访了学校多个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新一届党委对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谋划。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前,为使广大师生员工深刻领会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王汉青书记通过谈教学改革、人事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民生改善,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全面展示了办学治校的新理念。
7月5日,学校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我校“十三五”事业的发展目标,即提质升级、争创一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总体办学水平进入省属一流大学前列,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党委明确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科学研究做实、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ESI为标志的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十大目标任务”、“十大改革”和“十大民生”重点工作任务。第三次党代会为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指明了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努力方向。
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认识准确,实践才能正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后,学校下发了《中共南华大学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文件,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10余次,学校讲师团分5个专题在全校开展了30余场宣讲。上为之,下效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全校34个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240个党支部及其党员纷纷迅速响应,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 “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为引领,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围绕中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部门的提质升级,引导师生员工在打造南华大学升级版、推进高水平教学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争做先锋、争当先进、争创一流。
凝心聚力才能激发动力无穷,在建设高水平教学型研究型大学的路上,学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16年,学校成功获批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为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ESI学科建设成果丰硕,临床医学学科自今年5月份进入ESI全球前1%以来,排名不断提升,其他学科ESI学科潜力值也在稳步上升;学校与核行业四大央企、与省内外各大医院、与珠江三角洲东莞市桥头镇政府、与衡山科学城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签订了各类合作协议,在彰显特色的同时更为学校的发展创建了新的平台与机遇……
砥砺前行,谱写综合改革新篇章
明确目标方向,才能砥砺前行。学校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局。王汉青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发展动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此,学校领导分头挂帅,带领相关部门开展座谈调研10多次,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议200多条,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理性认同改革和自主探索改革的鲜明风格。在认真梳理、分析、论证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南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炉。
——人事改革释放活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事改革是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王汉青书记在调研部分职能部门座谈会上强调。张灼华校长指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人事改革要直戳“痛点”,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2016年,学校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机制,配套干部能上能下、人事流动有序的管理办法,把教师主要精力吸引到在专业建设、教改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干部管理引进岗位竞聘机制,加强考核和结果运用,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新局面。
学校修订了《南华大学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实施暂行办法》、《南华大学“优秀博士引进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南华大学船山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等人才计划,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支持高水平团队建设。2016年,学校新增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人,其中引进博士38人。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面上项目)录取结果中,学校14名申请人中共7人获得立项。1名博士入选2016年“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位居省属本科院校前列。湖南理科投档线居新升本科一批招生高校第二,同计划比理科投档线居新升本科一批招生高校第一,本科一批生源达84.70%,8个省份本科一批投档线高出所在省份20分。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第一方阵,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示范校单位。
——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要抓好课程体系建设、校级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抓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建设。”王汉青书记在调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强调。
2016年,学校重点打造的放心课程库建设全面启动。制定了《南华大学放心课程库认定办法》,开启了第一批放心课程库遴选工作。学校获得1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省级名师课堂项目,2项省级微课课程建设项目。学校4个新设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物联网工程、经济学、翻译)顺利通过评估验收。11月,教育部高等教学评估中心相关专家进校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了现场认证评估,得到专家肯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2017年认证资格。
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均位居全省省属高校第三,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10名优秀青年教师获湖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称号……
——科研改革成效初显
“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要靠改革、靠人才、靠特色。” “要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激发各类人员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王汉青书记在调研科技处等职能部门强调。张灼华校长指出,“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必须要充分认识大学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校获批3个国防特色学科、6个中核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省工程实验室立项“零”的突破,获批省发改委“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省工程实验室”。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达到23个,跃居我省一本高校前列。
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项,直接经费总量1438.8万,较2015年增长23.6%,学校整体资助情况位于省属高校第五位。获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获批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68项;2016年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51项。签署横向技术服务合同51项,合同经费721万。SCI/EI/CPCIS等收录论文294篇,同比增加11%。获授权专利71项,同比增长77.5%。
……
发展无止境,改革在路上。让我们咬紧牙关,屏息聚力,在奔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上奋力奔跑!
勤勉务实,奏响民生改善新旋律
一栋栋教学楼的提质改造、一批批“解暑暖冬”的空调进入学生宿舍、一条条新铺的沥青道路通向校园的每个角落……一个个民生项目勾勒出全校师生幸福指数跃升的红线,填写着2016年这份沉甸甸的民生幸福“成绩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2016年,学校对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大民生”工作任务,以“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加快多项民生目标任务的落实,坚定对全校师生的庄严承诺。
2016年,学校加快了两个校区工程施工的进程,校园环境大为改善。看雨母校区建设生机盎然:拥有先进教学设备的逸夫科技楼崭新矗立,波光粼粼、鸟飞鱼泳的中央人工湖点缀校园风光,安装了空调的笃行园四人学生宿舍宽敞舒适,汇集南北美食的新食堂三楼人气满满,绿茵场上同学们运动健身,汗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看红湘校区建设便利贴心:实现LED改造第一教学楼楼道灯火通明;所有教学楼一楼免费提供冷热直饮水,满足师生在教学楼内饮水的需求,解决课间饮水的问题;食堂屋面防水工程维修让学生吃得更舒心、实验室改造让课堂更有高效率……
“民以食为天。” 4月13日,校党委书记王汉青深入学生餐厅与学生一起用餐,询问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状况,饭菜质量、对食堂的看法和建议。不久,王书记又察看了红湘校区教工工作餐场地,强有力地启动了后来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幸福午餐”的民生工程。在视察过程中,王书记强调:“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让师生吃好饭。”
在大力解决食宿问题的同时,“奖、贷、助、补、减”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亦是南华师生关注的一件民生大事。2016年,在学校党委的改革推动下,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新修订了《学生手册》,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奖、贷、助、补、减”学生资助体系,将学生的专业奖学金大幅度提升。奖学金改革措施一出,学生们大呼:“这样的奖学金制度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己以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到一等奖学金。”2016年,学校共为15419名学生发放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2744.65万元,全年共发放勤工助学工资107.9万元。12月,学校新设的“刘习明奖学金”,首次给30位医学类专业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2000元。而今年“绿色通道”的设计也更温暖人心了: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还特别为他们准备了爱心被褥、爱心书包,30余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在学生食堂吃上了爱心餐,让他们安心进入大学开启新的生活……
根据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求,2016年学校的信息资源触网可及,检索书籍快人一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力度也令师生们振奋不已。校园无线网全校开通,方便了师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带来更便捷、更便利、更人性化的服务;南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启动,让全校师生拥有了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图书馆资源的崭新的移动服务。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与和谐是南华人挂在心间的暖意。学校在追求师生幸福感提升方面的步伐从未停止。2016年,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人的带领下,全校上下形成了带着“爱”解决民生问题的氛围,第三届教职工运动会的召开、离退休活动场地的维修、建设银行网上自主缴费渠道的开通、学生扶贫力度的加强、加快促进核三力公司的股份改制和上市进程、学校驻村帮扶工作2016年度考核为“优”等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与成果更是为南华师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放眼2017年,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将“十大目标”、“十大任务”、“十大民生”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发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坚持“核特色、医品牌、环保底蕴”的办学特色不动摇。在“双一流”的建设道路上,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中,南华人告别2016年的辛劳,带着梦想和期冀吹响2017的号角,扬帆起航。